我站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在北极亚马尔地区联合开展多年冻土野外科学考察工作

2025年8月9日至20日,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北极陆地环境变化及其效应研究”和基金委中俄国际合作项目“亚马尔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碳循环微生物的比较宏基因组学研究”资助下,我站吴晓东研究员、杨思忠研究员和岳广阳助理研究员一行三人自兰州前往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首府萨列哈尔德,与俄圣彼得堡大学项目参与人员Evgenii Abakumov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围绕2025年度工作计划与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北极地区多年冻土与生态联合考察工作。

萨列哈尔德市位于北极圈上,是目前俄罗斯北极开发战略的最前沿。在联合考察期间,双方科考人员分别前往了萨列哈尔德东南广袤冻土苔原区、拉贝特南吉东南疏林苔原区和极地乌拉尔山北端冰缘地带进行多年冻土调查和取样工作,共挖掘土壤探坑8处,调查样点活动层厚度在25-70 cm之间。科考队还对萨列哈尔德城区周边废弃农田及圣彼德堡大学位于该区域的实验田土壤做了分层描述,并按照土壤层位采集了相应样本。根据相关资料,农田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约为3 m左右,显著大于天然苔原区,提示人类活动及城市化进程可能加速了该区域多年冻土变化进程。

本年度项目成员互访及联合考察结束后,中俄双方团队将各自完成土壤性质分析及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工作,并计划召开线上数据整合会议以最优化数据共享及分析利用,最终形成北极—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与微生物驱动机制的系统性对比研究成果。

亚马尔地区科学考察样点分布示意图

科考人员合影

土壤剖面调查及取样

土壤探坑挖掘

沿途考察冻土地表景观

野外工作探讨

图文:岳广阳 审核:吴通华


附件下载: